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查看: 3048|回复: 1

[两性词典] “悲剧”不是爱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似乎在所有关于爱情的经典作品里,只有悲剧才隽永,《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成了爱情里的绝唱,赚足我们的眼泪,甚至会让人不禁幻想如果也能痛彻心扉地爱一回,人生就又圆满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文艺作品的“教唆”,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人认为,爱情之路上布满荆棘,一定要经过歇斯底里的,死去活来的,百折不挠的,生死相依的付出,才觉得这是“轰轰烈烈”爱过,缠绵而感伤,情深而真切。


有人说爱情的本质是悲剧,只有爱到痛了,才算真爱;越爱他,就会越情不自禁地在爱里扮演一个戏剧化的角色,这是真的吗?



◎ 世界如此平淡,请给我一杯叫做“刺激”的烈酒


张德芬说过一句话:“我们喜欢透过爱的人给我们肯定与关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可在选对象时,我们有时偏偏会找那些给不了我们肯定和关爱的人。”


所以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两种恋爱状态:一种是简单平淡,是过小日子的一日三餐,是偶尔电话短信的嘘寒问暖,是许下承诺的携手未来;另一种是歇斯底里,犹如过山车似的惊险刺激,疑神疑鬼,劈腿出轨分合大战,分分钟都是“爱我请证明给我看”的心理挟持……后者在茫茫人海里仿佛总能很“准”地给自己物色一个难搞的爱人,甚至,擅长导演一场悲情之恋。


世界如此平淡,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那份内心里蠢蠢欲动的作劲儿,渴望刺激是为哪般?


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每个人的感受性不一样,同一刺激源引发的大脑反应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也不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接受外界刺激信息时,大脑的开关一直处于ON的位置;但在平淡生活的反复刺激下,大脑接受新鲜刺激的开关就会逐渐关闭OFF。这时就需要一个更强烈的刺激源,来继续打开大脑的开关,使它被感知并处在一个新的兴奋点。


这就好比,一个天天给你发早安、晚安短信,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ta,未必能激发你的爱意;而一个对你爱理不理,不按常理出牌散发神秘气息,甚至带有一点诱惑、危险意味的ta,势必会对你产生致命吸引,从而激发你的征服和占有欲。


所以,当你沉醉在刺激的兴奋中,或激情似火或柔情蜜意,甚至以为自己是天生爱情狂时,请保持最后一丝冷静,也许,你只是饮下了一杯叫“刺激”的烈酒为自己制造了爱的幻觉。



◎ 我像个孩子般地爱着你,纯真而脆弱


在爱的幻觉里,丘比特的箭仿佛具有某种魔力,不但让两个相爱的人动情,还会让他们瞬间变得像小孩儿,渴望被关爱,爱撒娇,说甜言蜜语,也任性骄纵,举止行为透着股萌傻呆的劲儿,需要立刻被满足的心理,好像回到婴孩时期宝宝对妈妈的依恋。


约翰·鲍尔比(Bowlby)曾提出依恋理论,在此基础上Hazan和Shaver(1987)研究认为,成人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互动也遵循依恋行为系统。






安全依恋的人能够信任自己的伴侣,他们能够自信地各自独立活动;而焦虑—矛盾依恋型的人则会被伴侣看成是过分依赖:他们易于担忧伴侣是否爱自己、伴侣是否珍重自己“我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ta接受我吗?ta关注我吗?”从而获得被爱、安全、自信。


所以,下着暴雨两个人在雨里甜蜜地奔跑是一种浪漫;发短信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就连环call,是一种牵挂;在公共场合上演情节离奇的告白,是一种幸福;哪怕对方已经有男女朋友,也一心想要把ta夺过来,是一种勇敢……我像个孩子般地依恋着你,天真而傻气,因为有个人值得我去傻,有个人会陪我一起犯病。


但正如《领悟》里唱的那样:“当我看到我深爱过的男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无助,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你把自己看清楚。”


人们在恋爱受挫时,也会变得更脆弱,更任性,更有杀伤力。心理学上称之为退行(regression),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幼儿时期的某种行为方式。


我们不分场合撒泼打滚,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好像对方依了我们就是还爱的表现;我们天天质问对方:你爱我吗,有多爱,会爱多久;我们偷看对方的手机,跟踪ta的出行,监视ta的网络平台,看看有没有和谁互动频繁;我们会和对方玩心计,耍小聪明,力图证明那无可取证的爱情……


我们焦虑纠结,吵架也冷战,像个孩子似的想要大吵大闹博得关注,又害怕连架都吵不起来时,是不是意味着ta真的不在乎了。我们幼稚又无助地爱着,仿佛无计可施,又不惜无理取闹。



◎ 如果不这么用力地爱,我就感觉不到自己


在爱里,人们时而脆弱得有颗玻璃心,时而又像只刺猬似的武装备战,好像只有这样,才表明内心还在乎,还在深深爱着。这样有错吗?


不,他们没有错,爱得那么用力,爱得那么折腾只因人人都有一颗求关注的心。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自我实现等都表明我们渴望被关注,需要被认同。而当下,不少人把爱当成了怒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通常来说,在一段良性的亲密关系里,对方的欣赏、关爱、陪伴会让我们获得归属和认同的心理体验,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子,进而挖掘和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个存在感强的人,ta的感情表达方式多是内敛而克制的。Ta内心坚定而强大,独立而自主,不怨天尤人,不强求纠结;待人处事温暖而圆融,不矫揉造作,不张牙舞爪。Ta的爱情也是含蓄而冷静的,适可而止,像是一束午后阳光,总能恰到好处地温暖他人。


而一个存在感弱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才会时时刻刻渴望从对方的行为举止中获得被认可、被关注的讯息。






对方钱包里要有自己的照片;要求在对方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宣布关系并秀恩爱;节假日、生日一定要送惊喜大礼不然就是不爱了……


希望对方事事把自己排在第一位,而为了讨好对方,自己也不惜耗尽财力和身心,自尊骄傲都可以践踏在脚下,如果不这么用力地爱你,我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你以同样的爱来回馈我;即便你拿不出同等的爱来爱我,哪怕可怜可怜我,让我在你的一丝怜悯里感到自己的存在。



◎ 情深不寿,悲剧不是检验真爱的唯一真理


也许人就是很奇怪的动物,把深情演绎成悲剧,视凄美的悲情为真爱。平淡的爱情里,好像不幻想一个第三者,就体验不到爱情的挫折感;不用自找的分手来考验爱情,就体会不到拥有的幸福……


谈一场恋爱非要惊险地像是在打一个通关游戏,通过的障碍和关卡越难越高级,就越发彰显自己的魅力,越发证明了这份爱情的牢不可破。


谈到深情,我总是会想起《苏州河》里,一脸不羁的贾宏声骑着摩托车,载着纯真少女周迅,背景是肮脏的苏州河,可是旁白却道出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


“会啊。”


“会一直找吗?”


“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


最爱的电影之一《两小无猜》里,朱利安和苏菲从小到大都在玩一个“敢不敢”的游戏,爱得像个疯子。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但其实,我们要的不是对方真的为我们去死,而是ta有一颗向死而爱的决心,崇高得像一种信仰,you jump,I jump。


那些为爱牺牲,为爱痴狂的人们,看似爱得情真意切,却也在这痴狂的过程中速速消磨了彼此的激情与誓言,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爱得委曲求全,爱得怕失去,爱到痛了,这种悲剧式并不是检验爱情的唯一真理。


相比起过分深情,我更钦佩那些携手走过波澜不惊日复一日平淡无奇枯燥单调的生活的爱侣,爱不单单是索取一句承诺,而是甘愿把这份信仰融于平淡生活,化成漫长人生中的陪伴与守候。


关于爱,我们存在一种误解,弗洛姆说:坠入爱河是一种危险的误称。我们不是坠入什么,而是在他人那里认出自己,然后,通过感情、尊重和责任,我们努力教自己去表彰这一结果。一旦你明白了如何去聆听、欣赏和爱自己,你就能爱上别人,在聆听自己的内心时体会被爱者的内心。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黛玉又闹别扭,之后写下“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误解消除后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拼命地想要抓住什么,可能失去得越快。


也许,当我们抛开得失心,毫无指望地去爱一个人,可能更接近爱的本质:灵魂的相遇。(文章来源:豆瓣网,文/飞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不如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书吧发布的“悲剧”不是爱的本质帖子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若发布的“悲剧”不是爱的本质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热书吧(itxts.net)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5 14:39 , Processed in 0.0702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